(网经社讯)2020年那会儿双11还热闹,商家使劲推,用户熬夜抢,平台天天发战报,可从2022年开始618先凉了,京东阿里财报里连提都不提,内部开会也说别卷618了,双11也没好到哪去,2023年四成多用户说不买了,就是价格没劲,规则太复杂,朋友圈没人聊这事儿,热搜都刷不出来。
到了2024年,情况不一样了,平台开始搞超长促销季,淘宝天猫搞了31天,京东拉到36天,小红书也跟着搞了32天,预售提前到10月7号,抖音干脆把中秋大促连着一块儿打,看着是简化了,官方立减券满天发,可还是老样子,券得叠加,使用有门槛,跨店规则还不一样,系统帮你算,算完你发现也没省多少,更怪的是,离11号还早着呢,平台已经发了五六回战报,比去年还频繁。
晚会也回来了,淘宝天猫、抖音、京东、快手全都说要办,京东两年没搞了,今年又重新拾起来,拼多多和小红书虽然还没正式说,但圈里人都在猜会不会突然加一把火,2023年那会儿,京东和拼多多干脆连晚会都不办,天猫拖到11月4号才吭一声,明显是懒得折腾,今年不一样,提前好几周就开始铺垫,舞台灯都亮起来了,明星名单也早早放出来,这不光是为了卖货,更像是跟投资人说,我们还在干,地盘没丢,流量还在争。
为什么突然这么拼,其实没啥高大上的理由,电商增长早就到头了,平台自己也明白光靠GMV讲故事没人信了,2024年第三季度一来,大家都急着找新说法跟投资人交代,政策也帮了忙,家电补贴撑到下半年,618靠它撑住了,平台觉得双11也能跟着沾点光,再就是竞争格局变了,抖音电商涨不动了,快手流量卡得死,拼多多增速慢下来,京东线下店压力越来越大,2024年底成了各家最后能冲一把的机会。
但问题来了,消费者真买账吗?没人说得准,平台发的战报全是挑着好看的说,没人去核对,成本倒是实实在在涨了,晚会请明星,发红包补贴,物流多招人,客服加班加点,钱没少花,可用户转化率没见涨,打开APP的时间也没多起来,很多人根本没参与,就被广告烦得不行,平台嘴上说回归用户,其实是在给投资人演戏,用户早就不搭理了,平台还指望他们哪天能回头。
没人知道这种返祖能撑多久,平台想靠仪式感把过去的热闹拉回来,可用户早就腻了,战报越密,心里越没底,晚会越热闹,越像在遮掩真实数据,消费者没走远,只是不再主动凑热闹,平台还在砸钱造势,钱花了,效果却越来越看不清,这盘棋,下得有点硬撑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